大年初六:马到成功

来源:海博悦读


图片

绘画丨张秋桔


大年初六:马到成功


朗读:张宁


农历正月初六,又称为"马日"。 传说女娲创造万物生灵的时候,先造的六畜,后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


初五刚把财神迎进门,初六就要送走穷神。这一天,要在家里面进行大扫除,扫出来的垃圾,还有没用的破衣服等等要全部扔掉。此外,还要喝一种素菜汤,这种汤是用菠菜、青菜等七种蔬菜做成的。


图片


人们在初六这一天才真正开始工作或做生意,农民也于此日开始下田,准备春耕。


说完初六的习俗,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文人笔下的春节。“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被称为“古代社会百科全书”的《诗经》,这样记载祭祀:“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新年旧岁交替之时,人们宰羊备酒,祭祀农神与祖先,庆典之后欢聚一堂,一场盛会徐徐拉开。


在春节,不少文人写下了对未来的期盼,“为言今岁胜去年,来岁应须更胜前”。而离家在外的游子,孤身一人度过除夕,是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就连写下“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高适,面对此情此景,也难免感慨:“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而在小说中,作家们关于春节习俗、新春活动的描绘,则更加丰富立体。如《红楼梦》第五十三回用大篇幅描绘了过春节。对置办年事,书中写道,“当下已是腊月,离年日近,王夫人与凤姐治办年事”;祭祖仪式完毕后,“众人围随同至贾母正室之中,亦是锦裀绣屏,焕然一新。当地火盆内焚着松柏香、百合草……”古人相信火暖热长为吉祥之兆。


图片


《儒林外史》的第二十一回,描写了小店主卜老爹过年的情景:“卜老直到初三才出来贺节,在人家吃了几杯酒和些菜,打从浮桥口过,见那闸牌子家换了新春联,不由得一阵心酸,流出许多眼泪来。”


现代作家笔下的春节,记录了各地的过年习俗。比如鲁迅在《祝福》里,这样写江浙一带的过年:“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地洗,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年年如此,家家如此。”


而老舍笔下的《北京的春节》开篇就写家家熬煮腊八粥和泡腊八蒜,并详细描述了腊八粥的用料和做法,幽默地称其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的。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春节期间,对这些能勾起中华儿女乡愁记忆的文字,捧卷而读,掩卷而思,让心香与书香共缱绻,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温,更能在“字”里春节中,体会到别样年味。



图片

主播 | 张宁


“海博夜读”期待您的作品,如果您有想要分享的文章或图片,欢迎投稿至邮箱hbyedu@163.com,我们在这里等您。


展开查看全文
评论
{{item.member.nick_name}}
{{item.content}}
{{item.updatedStr}}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