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守正创新推动民族工作有形有感有效 加快建设中华民族团结进步重要窗口

来源:福建日报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高度重视民族工作,殷切嘱托要“努力把福建建设成为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窗口”。近年来,福建省始终牢记重要嘱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从政治高度重视和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

全省各级各相关单位结合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坚持“共同体、中国化、一家亲”工作重点,“讲故事、办实事、不出事”工作路径,“交朋友、做服务、依法治”工作方法,从立足福建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面向全国特别是台湾地区做好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工作、面向海内外做好中华儿女大团结工作三个维度,扎实推动民族工作有形有感有效,加快建设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窗口。9月27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福建6个集体和7名个人获此殊荣。

坚持“大一统”理念,打造两岸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窗口

平潭县海坛街道上楼村村民委员会是此次受表彰的模范集体之一。自2016年在全国率先聘请台湾村里长担任社区营造师以来,上楼村不断探索搭建台胞参与村居治理平台,畅通台胞参与治理、建言献策渠道,聘任两名台胞村委会副主任,深入推进社工服务,成立了岚台家园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创办了心理咨询室,积极组织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咨询等各类活动。2022年,平潭设立全国首个台胞职业资格一体化服务中心,在旅游等8个领域采认台湾企业资质和行业标准,上楼村紧跟步伐,成立平潭首个台胞台企服务工作站,负责做好联络对接、政策宣讲,服务台胞台企集中办理8大类236项涉台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

福建和台湾隔海相望,地相近、人相亲,在对台工作中具有独特优势和良好条件。2022年7月,福建省民族团结进步协会与台湾少数民族历届乡镇市区长策进协会共同签署《两岸民族共好合作框架协议》,发表《两岸民族团结合作宣言》,两岸签订23个“乡对乡”“村对村”“协会对乡村”产业合作协议。推动成立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闽台研究院,设立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闽台实践基地,通过邀请台湾嘉宾暨表演队观摩并参加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举办“两岸各民族携手向未来”等一系列对台交流活动,不断激发两岸各民族“同心力”,深化了对“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的认识。

为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断促进海峡两岸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2022年,福建省在全国率先将每年3月确立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月”,已连续3年部署开展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进网络、进培训、进法规等“六进”活动,连续两年在全省大中小学部署开展“福籽同心爱中华”福建青少年学生主题演讲大赛,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广泛深入人心。创新举办“福籽同心爱中华”主题展,讲述民族团结进步之魂、民族工作思想之源、多元一体发展之路。连续举办17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11届各民族欢度“三月三”文化节、7届各民族共庆中国农民丰收节、10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5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等活动。

坚持“大融合”导向,打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窗口

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不断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福州大学刘敏榕工作室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要求,积极与新疆、宁夏、西藏等地政府、教育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签订就业实训战略合作协议,拓宽人才培养渠道,与福建宁德时代、厦门国贸集团、新疆特变电工、新疆喀什市人民政府等48个单位签约授牌社会实践基地。根据签约单位用人需求,推送福建省93所高校教育教学信息,为企业定单式培养人才,成功推荐258名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工作室成立以来,接待各级政府、高校,中小学研学团队共计12.3万人次。

作为三明市列东中学西藏班的任课教师,杜成露始终抱着“让每一位学生学有所成”的信念,本着“怀父母之心当老师、以朋友之心做学伴”的情怀,在西藏班教学岗位上一干就是21年,以如山般的父爱守护着从雪域高原走来的每一名学生,带领西藏班教师团队全力攻坚教学质量。6年来,西藏班共有1700多名学生顺利毕业,1300多名学生考入全国各大高校,1200多名学生大学毕业后回藏工作,成为西藏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来自西藏日喀则的2007级学生扎西顿珠,毕业后在信中写道:“三明是我的第二故乡,列东中学是我的第二个家,那里有我永远都忘不了的亲人!”

为进一步加大援疆援藏援宁工作力度,鼓励并支持与民族地区各族群众开展就业创业和旅游、交流,促进各民族在空间、经济、文化、社会、情感上“融”,福建省持续推动落实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近年来组织新疆各族各界人士赴闽学习考察和交流约4500人次,福建150家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与新疆昌吉州25个乡镇、村建立结对帮扶关系。福建45所中小学(幼儿园)、大中专院校分别与昌都市28所中小学(幼儿园)、昌都职校签订对口帮扶协议。开展“鹭岛心・闽宁情”百团万人游宁夏首发团活动,组织“福州万人游定西”大型团队旅游交流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坚持“大团结”旗帜,打造各民族共同繁荣富裕的窗口

大团结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根本保证。上杭县民族宗教局局长邱年春是红土地上的民族团结进步践行者,多年来创新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活动,积极融入民族节庆、文艺演出、龙舟赛事、志愿服务等,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红土地上春风化雨、深入人心。她善于发挥古田会址、才溪乡调查旧址、苏家坡民族村等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的铸魂育人作用,建设具有鲜明红色印记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雕塑,传承红色基因成为民族乡村、民族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必修课”。

宁德市蕉城区八都镇猴盾村党支部书记雷美凤,坚决扛牢乡村振兴第一责任人职责,主动融入霍童溪沿线乡村振兴示范带创建、金牌旅游村建设、传统村落连片保护利用等中心工作,探索“土地流转+产业导入”“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发展模式,建设实施各类项目30个、总投资4575万元,人均纯收入较2019年增长1723元、村集体收入较2019年增长30万元,村民和集体收入实现“双增收”、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实现“双提升”,走出了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如今,该村已经成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和美乡村,成为展示民族团结进步、共同富裕的示范窗口。

为推动民族乡村加快高质量发展,福建省持续加大民族乡村“双向开放”“双向开发”力度,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建设、海峡两岸融合发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等区域发展战略,将促进各民族共同富裕纳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纳入编制“十四五”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规划。完善省市县三级挂钩帮扶民族乡村工作机制,探索金融赋能民族团结进步、民族乡村振兴创新路径,发挥省农信联社金融助农作用,持续落实农信100亿元专项信贷资金支持闽台民族乡村振兴重要部署,完成整村授信470个,发放贷款76.3亿元,惠及4.6万户少数民族群众。举办“民族乡村群众创新创业实用技术线上培训”,打造提升民族乡村“三创促三交”服务平台,遴选支持一批创新创业团队。打造6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乡村振兴示范乡,试点“云上民族乡村”建设,有效推动了民族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了各民族走向共同富裕。

来源:福建日报

展开查看全文
评论
{{item.member.nick_name}}
{{item.content}}
{{item.updatedStr}}
发布